云南省植物资源与植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精品科普基地通过验收

来源:种质库     作者:林晨、杨湘云     2013-04-22     浏览次数:

4月18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处组织,云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办处长王舒宇等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昆明植物所承担的云南省科技厅科普专项项目“植物资源与植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精品科普基地建设”进行验收。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杨永平、科技处副处长李志坚等出席了本次验收。专家组对在主要在本项目支持下完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博物馆进行了现场考察,听取了项目组的项目总结报告,此后还参观了标本馆展馆。

验收专家组认为,经过项目组和全所相关部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昆明植物所已建成云南省植物资源与植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精品科普基地。通过本项目的支持,种子博物馆已完成全面布展并已基本具备向公众开放的条件;建成了标本馆网站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网站中“朋友圈”、“植物链”等实用性、交互性栏目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受到广大用户的赞誉;昆明植物园已建设为具备科普宣传和教育能力的基地;同时,昆明植物所科学传播频道及标本馆网站已经积累了一批用户,利用多种网络服务形式,从多个方面传播植物科学知识,帮助植物学爱好者以及植物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互助,引导植物爱好者正确地探索植物,了解植物系统学的工作方式等,正在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杨永平在听取了总结报告后代表研究所讲话,感谢省科技厅对研究所科普工作的支持。他表示,科普工作其实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和研究所的定位是服务科研、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科普就是服务社会。该项目实现了研究所的“大科普”,即跨专业联合做科普。提出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应做到转化观念、换位思考、寓教于乐,提升科普宣称方式,使科普工作成为研究所创新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王舒宇认为,该项目做得很好、很有特色,也体现了昆明植物所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她希望把种子博物馆科普基地做成长效机制,迎接更多的公众参观,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

据悉,种子博物馆的布展是该精品科普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种子博物馆位于种质资源库大厅下层,面积约540平方米。该馆利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种子实物和模型材料,从植物学专业的角度介绍形态各异的种子,以及在人类生活各方面对植物种子的利用。体现种子、果实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包括食用、装饰、文化等方面。种子博物馆选用了一些种子量大、外形奇特、生长中排列方式奇特的题材,以及和植物繁殖过程的奇特形式,来增加科学普及过程中的趣味性。

种子博物馆的建设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有关项目的支持,将在近日对公众开放。

专家组听取项目总结报告

 

参观种子博物馆

摄影: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