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中心种子冷库迎来首批“永久居民”

来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作者:     2022-07-27     浏览次数:

近日,前期建设完成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以下简称辰山中心)种子冷库迎来了长期保存的第一批野生植物种子。经过逐份信息二次校对、封装、干燥后,这一批经由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昆明总库(以下简称昆明总库)初步检测合格的1613份备存种子经工作人员转移至种子冷库进入“深度睡眠”。

image.png

辰山中心工作人员在冷库放置种子

第一批进入冷库的种子包含了121科424属740种,主要采自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等地,草本占53%,藤本占12%,灌木占21%,乔木占14%,饱满种子达18,830,000粒,与这一批相同数量的备份保存在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是指可以被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而种质资源,则是可以被用于研究和繁殖的生物体材料资源。对于植物种质资源,在实际应用中以具萌发活力的种子为主。如果要确保收集保存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实现长期存续和可持续利用,就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尽可能延长种质资源的活力存续时间。经过全球多座种质资源库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低温干燥技术建立的种子库对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保藏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植物迁地保护策略。一个植物种质资源库,可以看做一座“沉睡的花园”,既可以重新唤醒成为开枝散叶的活植物,又可以通过采集保存种子让它重新沉睡。

image.png

辰山中心种子冷库500ml 种子瓶

image.png

辰山中心种子冷库密封盒中的30ml 种子瓶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2021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会议上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作为一项明确的任务提出。可见,种质资源既是发展种业的种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随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颁布,以及中国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我国野生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生存危机比过去有所缓解,然而华东地区生态系统人为干扰深远,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仍较为迫切,种子库相比传统的迁地保护方法,如活植物苗圃、专类园等,在保存稀有等位基因的有效性和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是当代植物园实现高效多元植物保育的重要基础设施。

植物园是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上海辰山植物园自建园以来一直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2016年起,辰山植物园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启动了种子容灾备份计划。2018年辰山作为共建单位加入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19年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更名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和运行,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为核心,联合全国范围内从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的相关单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开展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收集、整理、保藏工作,包括辰山在内,现有共建单位11家,成员近200名。

image.png

种子采集工作照

辰山中心作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在华东重要的共建单位,以华东野生植物为收集重点,以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保藏为特色,目前保存有野生植物种子1600种2400多份,DNA分子材料7300种6.5万份,以实物、数据信息和智力资源支撑各类科研项目上百项,平均每年支撑各类论文产出近50篇,服务近40家单位,科学普及覆盖超过10万人。截止2022年上半年,辰山中心与昆明总库已联合保存华东地区种子总计8批次,涵盖156科540属1,093种,其中完成计数的前7批次饱满种子已超46,500,000粒。

辰山中心为确保收集保存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共享服务,于2022年一季度完成了种子冷库基础建设,建成后的种子冷库分为冷冻库和缓冲区两部分。冷冻库库温零下20-零下15℃可控,设计7组密集柜,最高种子存量可达4万份,为未来二十年的种子长期和中短期保存做好了准备。缓冲区库温10-20℃,湿度10-30%,用于种子采后初干燥。

image.png

辰山中心种子冷库内部密集柜

除了进入长期库的“沉睡”种子,保存于中短期库的种子、DNA材料以及相关信息资源可以持续提供给辰山以及国内科研单位,用于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服务于中国植物研究,以及针对种质资源的科普教育。

image.png

辰山中心种子库常规仪器设备

image.png

辰山中心的部分种子图像